黄龄身着一袭精美的礼裙股票基本条件,裙摆飘飘,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那个古典而优雅的时代。她手中还拿着一把精致的折扇,轻轻摇曳,仿佛正在演绎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整个造型无论从服装的款式、颜色还是配饰的选择上,都展现出了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持续调整,上证指数仍在3000点上下徘徊,而公募基金分红也在持续进行。目前,年内已有超过2100只基金产品进行了分红,累计金额超过941亿元。从产品分类来看,债券型基金仍是分红的主力军,ETF产品则成为了“新势力”。
业内有观点认为,基金分红的本质是“将左口袋的钱转移到右口袋”,意义不大。但也有基金人士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分红可以提升投资体验,还可以先锁定一部分收益,规避行情下跌时资金大幅缩水的风险。
年内分红超941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今年以来实施了分红操作的基金产品数量已经扩至2130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累计分红次数为3086次,合计涉及金额超过941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分红产品数量及次数分别增加了10.36%、9.7%,分红金额同比减少1.08%。
从基金类别来看,不论是分红数量还是分红规模,债券型基金担当主力选手,分红次数超过2800次,占比超过90%;涉及金额为805.1亿元,占总量的85.55%。而主动权益类产品占比进一步降低,年初至今的累计分红金额为26.39亿元,占比不到总量的3%,而去年同期为9.27%,金额超过88亿元。
数据显示,年内发出1亿元以上“大红包”的产品有254只。具体而言,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仅进行了一次分红,但以24.94亿元的分红总额位列第一;南方中证500ETF则以12.67亿元的分红金额紧随其后。
在分红金额排名前十的产品中,股票型基金共有三只,除了上述两只外,还有华泰柏瑞红利ETF,仅分红一次的金额达7.97亿元。其余7只均为债券型基金产品,如分红金额也同样超过10亿元的中银证券安进A、金鹰添盈纯债C。
前者今年以来已经进行了2次分红,累计金额为12.01亿元;后者的分红次数已经达到4次,合计金额为11.49亿元。此外,如鹏华中债1~3年农发行C、中银丰和定期开放等,分红金额均超过5亿元。
基金公司方面,今年以来广发基金旗下分红产品数量最多,有82只产品实施了分红,博时基金、平安基金则分别以67只,64只排在第二、三位;此外,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等公司年内也有超50只产品实施分红。
就额度而言,年内派发分红的134家基金公司中,分红金额超过20亿元的有14家。其中,华泰柏瑞基金凭借前述两只ETF的分红,以总额36.55亿元领先同业;鹏华基金则因旗下多只债基实施分红,累计以30.07亿元排名第二。
分红机制出现新变化
基金分红是基金运作的常规动作,是指将基金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或者红利再投转为份额的方式派发给投资人,而这部分收益本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只是通过降低净值,把一部分资产提前返还给投资者。
这意味着,分红并不是来自于基金业绩之外的“额外收入”,而是基金投资收益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基金资产是在有盈利的基础上,才执行分红的。”华南一位基金产品部人士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分红可以先锁定一部分收益,规避行情下跌时资金大幅缩水的风险。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基金分红本质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利用分红也可以降低管理规模、减缓投资者集中赎回的压力等。此外,部分基金产品出现高频次分红,是因为产品合同有规定,对产品净值或分配次数都有一定的限制。
记者查阅多份基金公告看到,不同的产品对基金分红的条件和次数也有所差异。例如某权益类产品规定,该产品每年收益分配次数最多为4次,最少1次,每次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该次可供分配利润的10%,若《基金合同》生效不满3个月可不进行收益分配。
另一只债券型基金则规定,在符合有关基金分红条件的前提下,该基金收益每年至少分配2次,最多分配12次,基金年度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年度可分配收益的90%。记者注意到,有部分ETF产品开始“卷”分红。
工银中证A50ETF在基金合同中新增了季度分红条款,上市后仅四天就实现了第一次分红。招商中证红利ETF修改合同,分红节奏在原来半年一次的基础上,调整为按季度分红。此外,国泰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万家中证红利ETF等多只产品则有月度分红的相关条款。
今年以来,ETF产品的分红力度和频率有明显提升。截至7月4日,年内有24只ETF产品分红了31次,合计金额超过56亿元;而去年同期只有10只,分红金额为30.19亿元。
其中,3月6日成立工银中证A50ETF、万家中证红利ETF和4月底成立的国泰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等产品均有两次分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并非每月或每季度固定分红,而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超额收益率达到0.01%以上时。
对于“可月月分红”机制,业内也有不同观点。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他看来,ETF这样高频率分红,属于“营销噱头,意义不大”。虽然分红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资金回流,但分红后的基金净值会相应下降,且分红并不等同于基金的盈利能力。
赞同者则认为,此举是提升基民投资的获得感、改善持有体验;另一方面则是力争提供更高频的月度现金流,便于投资者安排后续的财务规划。此外还希望鼓励更多投资者培养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其公司内部也有讨论过产品是否要修改成“月度分红”,最终选择搁置。“月度(分红)有些过于频繁,也难以保证每个月都盈利可以分红,如果这样宣传了又做不到,投资者的体验会有落差。”一位头部公司基金人士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曹璐
相关阅读 基金风云 业绩倒逼公募“洗牌”:绩差基金经理离任,“奔私”老将回归业内人士认为“优胜劣汰”有助于行业向前发展
6小时前 本周2000亿“红包雨”来袭,大小银行分红冷热不均助推银行板块股价再冲高点。
07-09 18:49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为2.2万亿元从现金分红总额来看,2023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为2.2万亿元,有8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超过500亿元,30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超过100亿元,58家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超过50亿元。
07-09 14:14 REITs发行回暖但估值偏冷,中金普洛斯REIT刷新近四个月价格低位公募REITs加速扩容趋势较为明显
07-02 09:33 A股盘点 A股分红新生态:“零分红”公司开始撒钱,多家“铁公鸡”被点名批评上市公司切实增强投资者回报水平股票基本条件。
06-29 10:3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